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怡畅)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有这样一位舵手,她以教育家精神为灯塔,以深沉的爱心为舟,引领青年学子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她就是中韩新媒体学院副院长董玉芝教授。
以爱为舟 助力学子远航
董玉芝老师秉持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在教育一线默默耕耘了29载春秋。她不仅以渊博的学识启迪学生智慧,更以以坚定的信念和满腔的热情,自觉弘扬教育家精神,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积极进取,让这段教与学的航程充满了温暖与光明。她为人正直,作风朴实,不计较个人得失,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在她的眼中,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需要用匠心去雕琢,用爱心去呵护。这次获奖,她表示“很荣幸获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三届“教书育人奖”,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在学院党委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院师生共同努力的成果”。
牢记使命 矢志不渝研教
董玉芝老师深知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她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具体实践,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在专业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中,她带领中韩教师团队,倾心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近年来,中韩新媒体学院师生团队荣获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国赛金奖,实现我校零的突破。2022年,学院师生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国赛铜奖、2023年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国赛银奖,实现我院三年来荣获“互联网+”和“挑战杯”的金、银、铜奖。在采访中,她说:“这是师生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教师们对学生深沉爱意的见证。”此外,她指导的各类专业竞赛项目获省级以上奖励20余项,每年指导博文杯、明理杯等科研项目数十项。
“和董老师相处过程中,我们获益匪浅。她总是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以长远的眼光对年轻学子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2022年度人民网奖学金二等奖获得者王若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的董老师表达最真诚的感谢。
董玉芝老师不仅在教育教学方面努力探索,在学术上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她先后在《现代传播》《新闻大学》《当代传播》《编辑之友》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主持完成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她的学术论文多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其中荣获省社科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为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勤勉育人 关爱学生成长
在董玉芝老师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需要用心去浇灌和呵护。她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她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匠心,为学生搭建成长的阶梯,解决生活的困惑,无论是考研、推免还是出国深造,她都会给予最真挚的建议和鼓励。
她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作为老师,她奉行着既要讲好人生“大道理”,也要解决生活“小问题”,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她为低血糖赶早课晕倒的学生买早餐,为被快递撞到的学生提供帮助,包容、疏导心理问题的学生,她的关爱和付出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使一些同学在推免无望的情况下重塑信心,有学生家长亲自书写感谢信表达心情。她说:“学生遇到问题找我们,本来就是对我们的信任,也是我们老师的职责。”
学校是学生生长的地方,也是教师生长的地方。她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帮助学生规划未来、实现梦想,她的关爱和付出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也实现了自我成长。
恪尽职责 推动学院发展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董玉芝老师始终恪守职责、任劳任怨,“服务学生、严管厚爱、塑形铸魂”是她的工作理念。她注重培养年轻教师,加强中韩双方教师合作,努力探索专业建设,积极参与各类教学研讨活动,与同行交流经验、分享心得。她推动院地合作,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汲取外方优质资源,创新创意两个专业学生联合创作,遴选优秀作品参加国际竞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展示育人成效,推介学院形象。
董玉芝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书育人的真谛,以爱心和匠心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为学院的发展贡献力量。她的事迹被学校校报专题报道,在2023 年、2024年的教师节受到大会表彰。正如古人云:“师者如灯,照亮前程;师者如梯,助人攀登。”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