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上一门思政课”——许芊《以色彩传承民族精神》

发布者:张红发布时间:2025-05-14浏览次数:10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中韩新媒体学院开展本年度“同上一门思政课”系列特色课堂教学。



4月28日下午,在文济楼206教室动画专业教师许芊为我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动画速写》思政课程。许芊老师以《以色彩传承民族精神》为主题,讲述了中国传统色彩的特点及内涵,以及在动画中是如何运用的。课程主要内容有:1.中国传统色彩的概念2.传统五色观3.中国传统色彩的文化内涵4.色彩的象征性5.中国传统色彩的意境之美。该课程旨在把中国传统色彩融入到动画作品之中,通过最为朴实的色彩语言来丰富动画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打出自己的动画品牌形象,拥有自身的色彩风格,并传递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许芊老师说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文化自信"。那么,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而中国动画品牌的民族风格就像一面文化的旗帜,能鲜明的标示出动画产品的民族属性,也能显示一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圈中的地位。中国传统色是中国人看待世界、追求愉悦的方式,是从文化里打捞出来的贵气,带着历史的悠久韵味。因此,研究中国传统色,也是向着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向而努力。


课堂上,许芊老师介绍了中国传统色彩不光历史久远,更是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并以《九色鹿》、《南郭先生》、《山水情》等经典动画来展现中国传统色彩的哲学色彩观。在介绍完二十四节气对应的传统色彩后,许芊老师给大家展现了传统色彩的意境之美,例如,黄栗留色出自王安石的诗句“山下飞鸣黄栗留,溪边饮啄白浮鸥。”紫蒲色出自张籍诗句“紫蒲生湿岸,青鸭戏新波”。还有“桃夭”、“秋香”、“天缥”等许许多多的传统色,就算不作多余的解释,大家也一定能想象出词语所象征的色彩。中国传统色的名称内敛又隐晦,它们代表的是一个意象,融景融情于一色,见一色则知一秋。是中国古人看待色彩的方式,也蕴含着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课程最后,许芊老师总结到:“我们要借鉴传统色彩的优势及特点,增加动画艺术的表现手段,扩展色彩应用的表现空间。借用动画表现艺术的载体,并能够让我们的动画创作具有我们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让更多的人们去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通过传统色彩的形式再创造出具有民族审美特征并附现代感的动画艺术,打造新的艺术语言。”